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确认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称为交通事故。这表明,交通事故必须是由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造成的,并且造成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次,确认肇事者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如果事故后,当事人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或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隐瞒身份、提供虚假信息,或者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等行为,即可以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关键在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如果当事人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未依法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救助受伤人员、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而擅自离开现场,就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打击,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和社会秩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